大家好,关于古舞服饰店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描写花色的鲜艳的诗句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一、描写花色的鲜艳的诗句
1.关于花色的诗句
关于花色的诗句 1.描写花色的诗句
1)桃花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山中春怀【唐】齐己何物不为狼藉境,桃花和雨更霏霏。 2)梨花杭州春望【唐】白居易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初冬夜饮【唐】杜牧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3)兰花兰溪【唐】杜牧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病起【唐】贾岛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
4)梅花江梅【唐】杜甫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梅花【宋】陆游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5)菊花晚菊【唐】韩愈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饮新酒【唐】元稹闻君新酒熟,况值菊花秋。
6)杏花清夜怨【唐】李商隐绿池荷叶嫩,红砌杏花娇。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7)牡丹白牡丹【唐】白居易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牡丹【唐】王睿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
8)蔷薇赠别王山人归布山【唐】李白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仙萼池亭侍宴应制【唐】沈佺期闲花开石竹,幽叶吐蔷薇。
9)海棠蜀中春日【唐】郑谷海棠风外独沾巾,襟袖无端惹蜀尘。春日书怀【唐】薛能垄月正当寒食夜,春阴初过海棠时。
10)茶花红茶花【唐】司空图景物诗人见即夸,岂怜高韵说红茶。同朱庆馀宿翊西上人房【唐】周贺屋雪凌高烛,山茶称远泉。
11)荷花韩翃舍人即事【唐】李商隐萱草含丹粉,荷花抱绿房。晓出净慈寺【宋】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杜鹃宣城见杜鹃花【唐】李白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杜鹃花【唐】成彦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13)杨花春感【唐】李白榆荚钱生树,杨花玉糁街。章江作【唐】韦庄杨花慢惹霏霏雨,竹叶闲倾满满杯。
14)桐花桐花【唐】白居易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唐】李商隐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15)桂花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唐】刘长卿桂花寥寥闲自落,流水无心西复东。
送高三之桂林【唐】王昌龄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16)茉莉花法性寺六祖戒坛【唐】李群玉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檀口【唐】赵鸾鸾衔杯微动樱桃颗,咳唾轻飘茉莉香。 17)石榴花夏日【唐】刘复映日纱窗深且闲,含桃红日石榴殷。
石榴歌【唐】皮日休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曲江二首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阙题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采莲曲崔国辅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
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桃花溪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人日寄杜二拾遗高适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春宿左省杜甫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钓鱼湾储光羲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江南曲四首(其三)储光羲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轻舟。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送严士元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丽人行杜甫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为。
2.描写花色的诗句
1)桃花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山中春怀【唐】齐己何物不为狼藉境,桃花和雨更霏霏。 2)梨花杭州春望【唐】白居易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初冬夜饮【唐】杜牧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3)兰花兰溪【唐】杜牧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病起【唐】贾岛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
4)梅花江梅【唐】杜甫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梅花【宋】陆游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5)菊花晚菊【唐】韩愈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饮新酒【唐】元稹闻君新酒熟,况值菊花秋。
6)杏花清夜怨【唐】李商隐绿池荷叶嫩,红砌杏花娇。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7)牡丹白牡丹【唐】白居易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牡丹【唐】王睿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
8)蔷薇赠别王山人归布山【唐】李白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仙萼池亭侍宴应制【唐】沈佺期闲花开石竹,幽叶吐蔷薇。
9)海棠蜀中春日【唐】郑谷海棠风外独沾巾,襟袖无端惹蜀尘。春日书怀【唐】薛能垄月正当寒食夜,春阴初过海棠时。
10)茶花红茶花【唐】司空图景物诗人见即夸,岂怜高韵说红茶。同朱庆馀宿翊西上人房【唐】周贺屋雪凌高烛,山茶称远泉。
11)荷花韩翃舍人即事【唐】李商隐萱草含丹粉,荷花抱绿房。晓出净慈寺【宋】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杜鹃宣城见杜鹃花【唐】李白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杜鹃花【唐】成彦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13)杨花春感【唐】李白榆荚钱生树,杨花玉糁街。章江作【唐】韦庄杨花慢惹霏霏雨,竹叶闲倾满满杯。
14)桐花桐花【唐】白居易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唐】李商隐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15)桂花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唐】刘长卿桂花寥寥闲自落,流水无心西复东。
送高三之桂林【唐】王昌龄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16)茉莉花法性寺六祖戒坛【唐】李群玉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檀口【唐】赵鸾鸾衔杯微动樱桃颗,咳唾轻飘茉莉香。 17)石榴花夏日【唐】刘复映日纱窗深且闲,含桃红日石榴殷。
石榴歌【唐】皮日休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曲江二首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阙题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采莲曲崔国辅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
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桃花溪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人日寄杜二拾遗高适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春宿左省杜甫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钓鱼湾储光羲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江南曲四首(其三)储光羲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轻舟。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送严士元刘长卿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丽人行杜甫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为。
3.关于颜色的古诗大全
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飞花。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遥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绿杨烟处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水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儿童急走追黄蝶,误入菜花无处寻。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月黑风高夜,善于夜遁逃。
草树知春不久归,万般红紫斗芳菲。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求体现花色的古诗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5.求体现花色的古诗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6.赞美花色的句子
1:当骄阳似火的天气下,太阳花们却就争先恐后地张开它们的一张张笑脸,向人们表示他们的不屈,对险境犹如仙人掌。微风吹去,太阳花“摇头晃脑”似乎在念诗,又似乎向行人点头。太阳花的花骨朵儿是红色的,形状有黄豆般的大小。和其它的花骨朵不同,短短的、圆圆的。
2:白玉兰大大的花朵,片片精巧的瓣,似在莹雪中浸过,似用玉石雕刻,美得高雅,美得朴素,溢满了人间的纯洁。依我看,颜色态度,既清雅而又高贵,谁都比不上玉兰,她贵而不俗,雅而不酸,这样白,这样美。那白白的玉兰花,素装淡裹,晶莹皎洁,亭亭玉立,看着它,人们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出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怀。
7.关于花的诗句
含有花的诗句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5.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 6.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李频《湖口送友人》) 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李颀《送陈章甫》) 1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11.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道潜《临平道中》) 1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4.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姜白石《除夜自石归湖苕溪》) 15.满地芦花和我老,归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 16,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1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23.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元稹《行宫》) 2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25.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杜牧《及第后寄长安故人》)一,填写下列含有花名的诗句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纵然一夜风吹去,只有(芦花)浅水边. 6,(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7,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二,填写下列含有花名的诗句 1.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____繁 2.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_____蘸水开 3.寂寞空庭春欲晓,_____满地不开门 4.四月南风大麦黄,_____未落桐叶长 5.最爱_____经雨后,一蓬烟雨饭渔船 6.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_____秋瑟瑟 7.人闲_____落,夜静春山空 8._____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9.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_____ 10.棠梨叶落胭脂色,_____开白┫?11.风吹_____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12.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_____ 13.有情_____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18._____竹裹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兰花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幽香风定,松寒不改容.——李白荷花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梅花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白居易的《秦中吟》之十《买花》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和令狐楚公别牡丹》刘禹锡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莫道西就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二、诗歌《忧怨的花色》
古往今来,在诗人们的眼中,“柳”是他们所钟爱的意象之一。清人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这样写道:“柳贵乎垂,不垂则无柳;!柳贵乎长,不长则无婀娜之致。”《诗经》中的“杨柳依依”之句,其意境只有垂柳才可以担当。于是乎,诗人们或咏柳喻人,或借柳送别,或缘柳抒情,或道人生哲理……凡此种种,“柳”成为中国诗歌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一、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何须不泪垂
咏柳喻人,在这类咏柳诗中,令人拍案叫绝的当推李商隐的《赠柳》: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全诗八句,纯用白描的手法,全诗不着一个“柳”字,而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的宛若一个多情的倩影。咏柳实则咏人,诗人对柳的爱怜也就是对人的依恋和思念。
下面这首出自清代诗人厉鹗的《杨柳枝词》也堪称咏柳喻人的佳作。
玉女窗前日未曛,笼烟带雨渐氤氲。
柔黄愿借为金缕,绣出相思寄与君。
此诗写女子相思,妙在以柳喻人。那笼烟带雨的柔美的杨柳,正是相思缠绵绵少女的绝妙写照。
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长恨歌》里的“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何须不泪垂”是以柳比喻女子,对女子容颜娇美形容的绝句;而宋代诗人张先的“细柳诸好处,人人道柳身”也不失为这类诗词中的佳作。无怪乎,世人常以“柳叶眉”、“柳腰身”、“杨柳腰”来比喻女人们的千姿百媚。
提到以柳喻人的诗词,我们不妨再提一提宋代词人王观的一首咏柳词:
铜驼陌上新正後,第一风流除是柳。
勾牵春事不如梅,断送离人强似酒。
东君有意偏撋就,惯得腰肢真个瘦。
阿谁道你不思量,因甚眉头长恁皱。
这首词以轻快活泼、清丽自然的笔调,借柳喻人。通过对柳的特性的描绘,塑造了一个风流、多情、柔美的丽人形象。寄寓了诗人对于身为下贱、心性美丽的风尘女子的同情乃至于赞美。
古人以柳喻人,今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毛泽东在他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这样写道: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里的“柳”指的是李淑一的爱人柳直荀烈士;“骄杨”指的是诗人的夫人杨开慧烈士。一语双关,甚是巧妙。
以柳喻人,或取其形,或取其貌,或取其性,诗人们各取所需,各领风骚,创造出了一系列的千古绝唱。
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杨柳折尽花飞尽,借问行有归不归。”这首出自隋朝的《送别》,其作者已无法考证,然而诗中借柳抒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却流传至今。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速长,角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聊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而我们今天从诗歌中所看到的用“柳”来表现离情别绪的诗句,要早于这种“习俗”。早在《诗经·小雅》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那令人荡气回肠的诗句。
还是让我们看看李商隐是怎么说的:
暂凭尊酒送无聊,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李商隐的这首《离亭赋得折杨柳》属于咏柳送别的代表作品。诗人对于离别的无可奈何,只能暂时凭借杯酒来驱遣离愁。既然不能挽回,那就好好地保重身体。除了死亡没有比分别更痛苦的了,春风就不要吝啬那长长的柳条,让分别的人们尽情地攀折吧!面对杨柳依依,枝条曼舞,一派多情难舍之状,友人去要分别而去,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生怨?
“柳”做为“留”的代名词,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一个亮点。那无边的聊色,碧绿的枝条,如雪的飞絮,无不契合着人间的离情别绪,无不契合着人间的相思与忧怨。而这种情绪一直延伸到我们今天的生活。2002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便将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纳入其中。我们不妨将视线拉回到2002年的高考,再次去感受一下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002年全国高考古诗鉴赏试题是一道新题,也是一道好题。其原题如下: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考题将问题的设置上,以“折柳”为中心。考生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儿。在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就有柳咏的《雨霖霖》一词。而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千古名句,就是一个最好的诠释。在这里,“杨柳岸”不是一般的写景的文字,它会让人联想到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会联想到折柳惜别的情景。当然,对于那些阅读面宽泛的考生来说,回答这一问题,则会有更大的联想的空间。在这里,我们不妨摘录几首相关的诗句。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北朝乐府《横吹曲·折杨柳枝》)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唐《乐府·塞下曲》)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唐·戴叔伦《堤上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唐·施肩吾《折杨柳》
在众多的送别诗里,唐代诗人雍裕之的《江边柳》则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无法说清楚离人手中那青青的柳枝何时枯槁,但折柳这个动作却一年一度地重复着。最后升华为一种优雅的伤怀之美,升华为我们审美传统中的一个典型意象。
三、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阿谁?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在谈到“意象”时指出: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事物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依据这一点,我们想到了“柳”。为一个客观的物象,诗人在将其纳入自己的作品中时,融入了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和自己的情感。于是,缘“柳”抒情的诗作也就纷纷地飘入我们的世界。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唐·白居易《杨柳枝词》)
关于白居易的这首小诗,有人将其列为以柳喻人之作,说是为舞伎小蛮写的,并以白居易曾有“杨柳小蛮腰”来佐证。依这种看法,这首诗的前两句以春风吹着柳枝摆动以及柳枝的颜色和姿态来写小蛮优美的舞姿;而后两句则以柳树在尽日无人的荒园里无人过问,感叹小蛮将来不知归谁所有。而我则更倾心于将这首诗列为咏物言志的七绝。诗的首句形容枝条之盛,舞姿之美;次句极写柳枝秀色夺目,婀娜多姿。这两句把垂柳的勃勃生机,秀色照人,轻盈袅娜写得极其生动。这样美好的一株垂柳,理应受到人们的欣赏,为人珍重。但诗人笔锋一转,写了环境的荒凉冷落。“西角”、“荒园”极写柳的“寂寞”,极写无人欣赏。在这里,流露出了诗人的不平与惋惜。而后两句的孤寂落寞,又与前两句的楚楚动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白居易的这首小诗,抒发了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抒发了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亦有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慨叹。
无独有偶,唐代诗人唐彦谦也以“柳”为题,写下了著名的《垂柳》: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诗咏垂柳,既没有精工细刻柳的枝叶外貌,也未渲染柳的色泽光彩。但这首诗不仅写出了垂柳的婀娜多姿,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锇死”的故事,托物寄兴,将讽刺的矛头直指统治集团,于柔情之中见犀利,于含蓄之中露锋芒,堪称“咏柳”一绝。
当然,缘柳抒情并不是古人的专利。当历史的烟云离我们渐渐远去的时候,而“柳”却仍在诗人们的笔下翩翩起舞。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徐志摩《再别康桥》)
当现代诗人徐志摩再次徜徉在异国他乡的母校时,“柳”便成了诗人寄托情怀的对象,而我们从中示难休味到诗人对母校的一片深情。
诗言志。“柳”和其他的意象一样,为诗人们提供了一种抒情的方式,而风姿秀出的“柳”也道出了诗人们对生活的感悟。“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丝柔情。”(宋·吴文英《风如松》)柳有多少柔情有多少。柳树数不清,情岂能又有数可数呢?
四、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民谚曰:“五九、六九,顺河看柳。”“西城杨柳弄春柔”(宋·秦观《江城子》),“漏泄春光是柳条”(唐·杜甫的《腊日》),自古以来,柳树以其婀娜多姿的风采深受人们的喜爱,形成了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逸闻趣事。
插柳游春:我国古代有寒食节那天家家门前插柳枝的风俗。到宋代时,这种习俗更盛,不仅门前插柳枝,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踏青游春。至今,还有不少人在清明节扫墓时把柳条插在坟头上以示纪念。
折柳送别: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朝。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易生速长,用它种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著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柳树姓杨: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挖通济渠,并在大堤两岸栽植柳树,还御笔亲书把自己的姓赐给了柳。这样,柳树就又有了“姓杨”的称号。
植柳思乡: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时,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种植在拉萨大昭寺周围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已成为汉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以柳喻美:因为柳枝轻柔细长,姿态婆娑,十分动人,所以古人还多以柳喻美丽的女子。如“柳腰”是说服女子身材苗条,腰枝柔软得像柳条;“柳眉”是说女子的眉毛细度秀美,像初生的柳叶。
从以上我们所记录下的民风民俗来看,诗人们以“柳”为自己诗作中的主角,是有着深厚的民文族文化基础。换言之,是我们民族博大的文化土壤,孕育了诗人们心中的“柳”。有人将古诗中的“柳”归纳为八类,我将其摘录如下,就当作是以上文字的小结。
1、“左公柳”。清人杨昌浚在赞誉骁骑将军左宗棠的诗中云:“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以柳示春,绿柳就是春天的标志。
2、“灞陵柳”。李白诗云:“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清人周志蕙名句“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就是描摹折柳赠别之俗的。
3、“隋堤柳”。李商隐《隋宫》中云:“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以柳吊古,发年华易逝、世事频更之感慨。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就是对六朝的怀故发思。
4、“宛城柳”。贺铸诗云:“宛溪杨柳,依旧青青为谁好?”以柳喻相思春情。吴文英有“一丝柳、一寸柔情”词句。朱淑真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是妙笔生花,以柳暗示爱情初萌的欢悦。
5、“沈园柳”。陆游《绝句》云:“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以柳怀人、伤情难诉。
6、“章台柳”。韩翊诗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以柳暗喻其宠妓。“眠花卧柳”、“烟花柳巷”,柳即指落入烟花的妓女。
7、“寒食柳”。据《荆楚岁时记》载:“寒食日,皆折柳插门。”张炎诗云:“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以柳寄思亲恋乡之情。倪瓒“旧家应在,梧桐霞井,杨柳藏门。”以柳感怀游子乡情。
8、“金雪柳”。李清照《永遇乐》中云:“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以柳妆扮,更添女儿几分娇美。常言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就是这个道理。
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名句妙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然而我以为都没有切中要意。领会这一妙句之“眼”在哪里?在“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伤”字上,在“酒醒”之后的
“愁更愁”上,一句话,在于借物寄情的贴切,在于烘托渲染手法的妙用。
为了把别后之愁更甚于离别之时的情形淋漓酣畅地描摹出来,离人想像出一个“酒醒”之后的“感情场”。在这个“场”中,作者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借物寄情,以物传情。透过“场”中物象的表层,人们发现这些默默无语的景物所能表现的不但不能给离人一丝温馨、安慰和希望,反而神奇般地在离人破碎的“伤”口上撒了三把“盐”。一为“杨柳岸”。离人“酒醒”后若不停在杨柳依依的岸边,也许不会触景生情,眼前立即闪现出恋人泪流满面、依依不舍的灞陵折柳赠别的情景,也许心情会平静些。然而船停之地偏偏是那个触动离人内心的“伤心处”——杨柳岸,怎能不叫他睹柳思人,倍感伤痛呢!“杨柳”无情地搅起离人的思亲之潮。二为“晓风”。秋天拂晓的风要比傍晚时的风更凉,“酒醒”之后经凉风一吹就更觉清冷,肌肤之寒立即引发出离别恋人的凄恻之情。本想一醉了之,除却“清秋节”中离别之时的“冷落”之苦,却不想“酒醒”偏遭凉风吹,真叫人凉上加凉心更冷呵!“晓风”无情地吹皱了离人凄冷的心湖。三为“残月”。离人多么希望去时有日,归来有期,尽早同佳人重聚呵,然而一想到这一去要到那烟波浩淼、暮云沉沉、空阔广漠、千里之外的楚国,飘泊无依,归期渺茫,何时能与佳人重逢?便不忍再想下去,只有“一醉解千愁”了。断不料“酒醒”之后映入眼帘的却是“破镜”般的“残月”,顿使他“重圆”的希望化为泡影。这岂不是叫人绝望的生离死别吗?“残月”在离人和恋人的现在与未来之间竖起了一堵穿不过的“墙”。
杨柳、晓风和残月是表达依恋、凄恻和诀别之情的三个极富表现力的典型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哀婉动人的意境:倚着船舷的离人抚摸着岸边飘拂的垂柳,遥看挂在天边的一弯残月,习习凉风阵阵袭来,想起与恋人“无语凝噎”的离别情景,怎不令他柔情绵绵、肝肠寸断!真是天亦凉人人更凉,“借酒浇愁”的初衷不但未能实现,反而让自己陷入更加痛苦的境地。是这三把“盐”制造出离人心中事与愿违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情落差,烘托渲染出“醉不成欢惨将别”“举杯浇愁愁更愁”的极度伤感的氛围,使笼罩于全篇的离情别恨更加强烈感人。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近乎白描式的写法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强烈的感染力,关键在于作者把浓烈的感情毫无痕迹地揉进这个场景内的三个意象中,借用最能触动离人情丝的三个极富暗示性和夸张性的典型物象表达离人的离情别绪,不明言情而情却无处不在,无处不浓,浓到使读者很难确定究竟是重在写景还是重在抒情,真正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化一的境界,真正是“至情言语即无声”,“一切景语皆情语”了。柳永把借物寄情和烘托渲染这些传统技法的妙用发挥到了极致,使得“杨柳岸晓风残月”连同他的众多脍炙人口的名句被传颂为千古绝唱,真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最伤感的时候,总是低徊,絮絮。杨柳之柔,却对着凉意晓风,更有残缺之月。这离愁开始似是醉酒,柔肠回转,继而变凉,是心凉而非风凉。最不堪直面的,是那弯缺月,缺的何止是那残月?更是坚硬的现实:别离!在不知不觉中,哀伤逐级递升,直至离人此去经年,良辰好景都成了虚设!
由此可见,对于柳三变来说,杨柳也好,晓风也好,残月也罢,都只是意象,成了虚物,真实的倒是那无法诉说的离愁,哀伤无法诉说,故随手抓来杨柳、晓风、残月,却不知此三物一著我之色彩,立刻神活。
最后总结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供大家在学习中体会、运用:
●识字——掌握诗词语汇知识
●知人——了解作家生平经历
●论世——熟悉必要的历史背景
●诗法——了解基本的诗学常识
●会意——调动相应的生活体验
●吟诵——学会因声求气的咏味
●比较——积累一定数量的赏析案例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