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音箱和功放如何匹配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功放音响,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音箱和功放如何匹配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多大功放配多大音响
多大功放配多大音响?
通常,功放功率要比音箱功率大才能保证发声不会失真,我们一般需要功放输出功率是音箱额定功率的1.2-2倍。比如5个400W的音箱总功率为2000W,那么功放的功率为2400W到4000W。
什么是音箱的额定功率?
额定功率就是音箱能够连续稳定工作的有效功率,也就是能够长期承受这一数值的功率而不致损坏。与之对应,音箱还有一个峰值功率,指的是音箱能瞬间承受的最大功率。
什么是功放的功率?
与喇叭等设备不同,描述功放的输出功率通常是用最大不失真功率,而不是额定功率,最大不失真功率才是评价功放性能的有效指标。
扬声器功率:功放功率= 1:1.5
200W/4Ω的扬声器,至少需要300W/4Ω的功放。
娱乐演出类扩声:
扬声器功率:功放功率= 1:2
400W的/4Ω扬声器,至少需要800W/4Ω的功放。
功放功率,一般不大于扬声器3倍。
功放功率过大,会造成喇叭过载:
1.音圈烧毁,整个漆包线绝缘层烧毁或线圈烧断。
2.音圈打底,严重的撞击使音圈散架,这时就会有沙哑声
功放输出功率不用调节,仔细看功放参数上有各个阻抗的输出,功放自适应。
这是大多数人对选选配音箱与功放时的误区,功放所标示的输出功率为有效推动音箱的驱动能力的最大值,音箱标示的为可承受最大输入驱动能力的最大值,但是,实际聆听比较后(音箱、线材、信号源、聆听环境等完全一致的前提下),大家就会发现,同样是标示有效输出300W/8Ω的功放,5000元和50000元的却有完全不一样的音质差异,很多人一直无法理解其中的原由。简单的来说,音箱所标示的最大承受功率实际上是在喇叭单元线圈上消耗掉的电能,通俗的讲就是变成热量损耗掉了,与实际推动喇叭单元的推力没什么关系,真正推动喇叭单元是电流不是功率,这就是5000元与50000元的差异,越是好的功放电能转换的能力越强,但是成本就会越高,且需要高品质的电子元器件,特别是使用的电容,需要储备大量的电能便于音乐变化时可以提供大推力,特别是低频信号需要大推力。所以,关于购买音箱和功放时怎样匹配的问题,不功率不是最重要的,实际上对于普通消费者,最简便的方法就是价位比,音箱与功放的价位最好是1:1,试想1万元的功放配了1万5千元的音箱,功放最佳音质只有1万元,音箱有1万5千元,那音箱的5千元不是折损了吗!这也是国内消费者最大的误区,与国外的消费者配置技巧完全不一样,实际上为了更好的音箱与功放匹配,价格比应该功放比音箱更高,而不是更低,这样音箱能发挥更高的性能,就像同样一台车,发动机的排气量肯定是越大越好,不可能是越小越好,动力输出和瞬间反应完全不一样的。说得再多,不如建议你去实际聆听比较一下,毕竟每个人对声音的判断是主观高于客观的,且音响行业有句话和大众认知是相反的,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音箱却是:眼见为虚,耳听为实。
二、音响功放有哪几种类型
一、定义:
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其作用主要是将音源器材输入的较微弱信号进行放大后,产生足够大的电流去推动扬声器进行声音的重放。由于考虑功率、阻抗、失真、动态以及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控制调节功能,不同的功放在内部的信号处理、线路设计和生产工艺上也各不相同。
二、分类:
(一)按功放中功放管的导电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四类:
1.甲类功放(又称A类)
甲类功放是指在信号的整个周期内(正弦波的正负两个半周),放大器的任何功率输出元件都不会出现电流截止(即停止输出)的一类放大器。
特点:甲类放大器工作时会产生高热,效率很低,但固有的优点是不存在交越失真。单端放大器都是甲类工作方式,推挽放大器可以是甲类,也可以是乙类或甲乙类。
2.乙类功放(又称B类)
乙类功放是指正弦信号的正负两个半周分别由推挽输出级的两“臂”轮流放大输出的一类放大器,每一“臂”的导电时间为信号的半个周期。
特点:乙类放大器的优点是效率高,缺点是会产生交越失真。
3.甲乙类功放(又称AB类)
甲乙类功放界于甲类和乙类之间,推挽放大的每一个“臂”导通时间大于信号的半个周期而小于一个周期。
特点:甲乙类放大有效解决了乙类放大器的交越失真问题,效率又比甲类放大器高,因此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4.丁类功放(又称D类)
丁类功放也称数字式放大器,利用极高频率的转换开关电路来放大音频信号
特点:具有效率高,体积小的优点。许多功率高达1000W的丁类放大器,体积只不过像VHS录像带那么大。这类放大器不适宜于用作宽频带的放大器,但在有源超低音音箱中有较多的应用。
(二)按功放输出级放大元件的数量,可以分为两类:
1.单端放大器
输出级由一只放大元件(或多只元件但并联成一组)完成对信号正负两个半周的放大。单端放大机器只能采取甲类工作状态。
2.推挽放大器
输出级有两个“臂”(两组放大元件),一个“臂”的电流增加时,另一个“臂”的电流则减小,二者的状态轮流转换。对负载而言,好像是一个“臂”在推,一个“臂”在拉,共同完成电流输出任务。尽管甲类放大器可以采用推挽式放大,但更常见的是用推挽放大构成乙类或甲乙类放大器。
三、请问功放与音响的区别是什么呢
两者没区别,功放是音响系统的一部分。
音响设备大概包括功放、周边设备(包括压限器、效果器、均衡器、激励器等)、扬声器(音箱、喇叭)、调音台、声源(如麦克风、乐器、VCD、DVD)显示设备等等加起来一套。
功放在音响中的作用:
功放的作用就是把来自音源或前级放大器的弱信号放大,推动音箱放声。一套良好的音响系统功放的作用功不可没。
功放,是各类音响器材中最大的一个家族,其作用主要是将音源器材输入的较微弱信号进行放大后,产生足够大的电流去推动扬声器进行声音的重放。
由于考虑功率、阻抗、失真、动态以及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控制调节功能,不同的功放在内部的信号处理、线路设计和生产工艺上也各不相同。
扩展资料:功放配置:
1、在一些要求低而投资有限工程功放的功率起码相当于音箱的额定功率,但要非常注意保持声音不失真,过小的功率配置看起来不会损坏扬声器单元,其实不然,过小的功率极易发生过载削波,产生大量谐波,烧毁高音单元。
2、一般工程建议功放的功率是1.5倍,而低音部份最好超过1.5倍,这样才能获得足够的力量感。
3、要求极高的声地,例如录音室监听,音乐厅等,最理想是音箱功率的两倍匹,(这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配接标准推荐值中的一种方案一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音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功放
四、音箱和功放如何匹配
1、首先要注意功率匹配问题。理论上说,音箱的额定功率要等于功放的额定输出功率,这样器材才能正常工作。这里建议,宁可大马拉小车,也别最后小马拉不动车。在有条件时,能选大功率功放,绝对别选择小功率。
通常情况下,至少要做到功放额定输出功率大于音箱功率的2倍以上。大马拉小车,虽然会造成功率上不必要的浪费,但是小马拉大车的情况,使音箱得不到足够的推动功率,整个音响系统无法发挥最佳的音响效果。
2、其次就是阻抗匹配。功放的输出和音箱的输入阻抗同样也该是一致的。虽然两者有一些轻微偏差,对音质不会有明显影响,而只是会对功放的输出功率产生作用。
3、最后说说阻尼系数匹配。所谓阻尼,是一个衡量功放输出级内阻对于扬声器阻尼大小的指标。如果阻尼系数太高,音箱出来的声音就发干,不圆润;如果低的话,则容易出现声音粘在一起的感觉。
因此大家在做功放配置时,要注意石机的阻尼系数控制在30到40间,胆机则因为本身内阻就高,务必不要超过10。
扩展资料:
音响实用技法:
重放低音
重放低音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它给扬声器设计师和音响发烧友添了不少麻烦。但这也是一种挑战,潜在的回报充分证明,努力改善低音重放是值得的。
问题的核心在于,扬声器不是在孤立的环境中运行,但许多扬声器设计师和HI-FI音响爱好者却往往忽视这一点,设计师们总是借助与实际环境隔离的消声室来开发他们的产品。实践证明,扬声器的音质与实际听音室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相互影响关系,在低音频段这种关系尤为密切。
大家知道,人耳听音的频率范围大约是从20Hz最低音至20000Hz最高音,其跨度约为10个八度音阶,钢琴的中央C音就位于从最低音算起的第四个八度的中央。
因此,低音区本身几乎被局限在最低的八度音阶(20Hz~40Hz)及其上面的第二个八度音阶(40~80Hz)范围内,虽然单纯的低音在实际生活中听得不是太多,但它对营造音乐的真实感和力度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如果不使用超低音音箱而完全靠普通音箱来营造低音,则这种音箱不仅体积庞大,而且非常笨重。超低音音箱具有体积小巧、摆放在室内不引人注意、箱内装有自己的放大器和滤波器因而对系统无额外要求等等诸多优点。
系统中有了专门重放低音的超低音音箱,其它声道就可以使用体积较小的音箱,整个系统的配置和使用都更加灵活、方便。一般说来,营造低音需要使用体积较大的音箱,但只要将一对普通的小型音箱摆放在墙边上,就足以使重放的声音下潜到中低音范围。
其部分原因是摆放在墙边有助于提升50Hz~100Hz的低音,另一部分原因则是房间的形状和尺寸引起的“驻波共振”提供了“房间增益效应”。
大多数市售超低音音箱的通病是低端滚降频率不能下潜到50Hz以下,其频率响应不能与其它声道的普通音箱达到理想的匹配,而且它们的部分频率响应还往往构成有害的重叠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