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空调是哪一年进入中国和空调历史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空调是哪一年进入中国以及空调历史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空调是谁发明的
空调由空调之父威利斯·开利发明。
1902年,威利斯·开利到了一间制作暖气机、风箱及排风机的公司-水牛城锻造公司的研发部工作,担任采暖工程师,薪资仅每周10美元。开利由此不断得改良他的装置,并在一次雾天等火车的时候受到启发,深刻理解了温度,湿度和露点的关系。
开利所改良的空气调节装置('Apparatus for Treating Air')使用盘管并可以降低湿度达55%,1906年,此项发明得到了其人生中的第一个专利(专利号:U.S. Pat# 808897),并被后人称为“空调之父”。
1906年,因发明了现代空调系统,被后人称为“空调之父”。受国家顾问委员会委托,开发了模拟极地气候的空调装置用于军用飞机的测试,因为其在此方面的成就,曾6次获得空军和海军的“E”勋章,开利对美国军工发展的贡献被称为“最伟大的工程成就”。
空调早期起源:
公元前1700年左右,巴比伦人已发明一种古式的空气调节系统,利用装置于屋顶的风杆,以外面的自然风穿过凉水并吹入室内,令室内的人感到凉快。
19世纪,英国科学家及发明家麦可·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发现压缩及液化某种气体可以将空气冷冻,此现象出现在液化氨气蒸发时,当时其意念仍停留于理论化。
1842年,佛罗里达州医生约翰·哥里(John Gorrie)以压缩落成的新大楼设有中央空调。一名新泽西州Hoboken的工程师Alfred Wolff协助设计此崭新的空气调节系统,并把技术由纺织厂迁移至商业大厦,他被认为是令工作环境变得凉快的先驱之一。
1902年后期,首个现代化,电力推动的空气调节系统由威利斯·开利(1876年-1950年)发明。其设计与Wolff的设计分别在于并非只控制气温,亦控制空气的湿度以提高纽约布克林一间印刷厂的制作过程质素。此技术提供了低热度及湿度的环境,令纸张面积及油墨的排列更准确。
其后,开利的技术开始用于在工作间以提升生产效率,开利工程公司亦在1915年成立以应付激增的需求。在逐渐发展下,空气调节开始用于提升在家居及汽车的舒适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威利斯·开利
二、空调的发展史
公元前1000年左右,波斯人已发明一种古式的空气调节系统,利用装置于屋顶的风杆,以外面的自然风穿过凉水并吹入室内,令室内的人感到凉快。
19世纪,英国科学家及发明家麦可·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发现压缩及液化某种气体可以将空气冷冻,此现象出现在液化氨气蒸发时,当时其意念仍停留于理论化。
1906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夏洛特的Stuart W. Cramer正找寻方法增加其南方纺织厂的空气湿度。Cramer把技术命名为空气调节,并在同年将其用于专利申请中,作为水调节(water conditioning)的代替品。
1915年,卡里尔成立了一家公司,它是世界最大的空调公司之一。但空调发明后的20年,享受的一直都是机器,而不是人。
直到1924年,底特律的一家商场,常因天气闷热而有不少人晕倒,而首先安装了三台中央空调,此举大大成功,凉爽的环境使得人们的消费意欲大增,自此,空调成为商家吸引顾客的有力工具,空调为人们服务的时代,正式来临了。
扩展资料:
空调的工作原理
空调分为单冷空调和冷暖两用空调,工作原理是一样的,空调以前大多一般使用的制冷剂是氟利昂。氟利昂的特性是:由气态变为液态时,释放大量的热量。而由液态转变为气态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即先吸热气化再液化放热)空调就是据此原理而设计的。
压缩机将气态的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然后送到冷凝器(室外机)散热后成为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所以室外机吹出来的是热风。
然后到毛细管,进入蒸发器(室内机),由于制冷剂从毛细管到达蒸发器后空间突然增大,压力减小,液态的制冷剂就会汽化,变成气态低温的制冷剂,从而吸收大量的热量,蒸发器就会变冷,室内机的风扇将室内的空气从蒸发器中吹过。
所以室内机吹出来的就是冷风;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蒸发器后就会凝结成水滴,顺着水管流出去,这就是空调会出水的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空调
三、空调是哪一年进入中国
1924年我国出现第一个安装中央空调的商用建筑。
1924年建成的坐落于上海延安西路164号,建筑面积3300m2的嘉道理大理石大厦(现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中,使用了美国约克公司氨立式2缸和4缸活塞式冷水机组,这是我国第一个安装中央空调的商用建筑。
在上海外滩这个“万国建筑博览会”中,1937年在上海外滩建成的中国银行大楼(17层钢框架结构),是唯一由我国自己建筑的建筑,采用了美国开利公司提供的主机,空调制冷量为15647kW。
1931年,上海某纺织厂采用地下井水进行喷雾加湿,成为我国最早采用喷淋式的空调调节系统工厂。
1936年,南京新都大剧院安装了美国约克公司冷冻机,建成了我国影剧院中第一台采用氟利昂制冷剂的中央空调系统。
扩展资料:
空调系统形式发展。
70年代以前,空调主要采用全空气系统,并采用喷水室进行空气的冷却与加湿,冷水系统为开式系统。
70年代,由于高档旅馆的兴建,空调进入客房,从而进入空调采用空气一水系统时代,诱导器、风机盘管的使用,表面式空气冷却器替代喷水室进行空气处理,空调冷水系统走向闭式环路。
用户侧为三通阀旁通控制的流量调节,所以,冷水输送为控制水泵台数的阶段式定流量系统。水系统设计也不断有所发展,从单级泵定流量方式发展到双级泵变流量方式等多种型式。
变风量系统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我国开始尝试与探讨变风量系统,但进展不大。由于世界能源危机,空调节能为众所关注。
80年,我国发表诸多文章探讨变流量系统,并开始用二通阀取代三通阀,采用控制水泵台数的一级泵和两级泵变流量系统。
80年代,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首次申请专利,开发了水力平衡阀,并开始应用到实际工程。90年代,变频器开始广泛用于控制水泵转数,空调冷水系统进入变频变流量系统时代。
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对变风量系统的特性、设计和运行调节有较多研究,并取得好的成果,特别是在新风量的保证以及节能运行调节方面,如提出“总风量控制法”替代传统的“定静压控制法”,在应用上取得良好效果。
变制冷剂热泵系统(VRV系统)是日本80年代初开发的新型空调系统,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国外空调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入中国市场。
VRV热泵空调系统最早于1986年首先用于深圳一些公共建筑空调系统中。
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学者对变制冷剂流量系统进行系统研究,取得好的成果,主要是变制冷剂流量系统的模拟分析与控制方式。
美的集团继成功开发生产MDV多联机以后,21世纪初,与韩国三星集团合作,开发出采用数码涡旋制冷压缩机的变制冷剂流量系统。
参考资料:海尔社区-绝对干货!来看看中国空调的发展史!
四、空调的发展历史有哪些
公元前1000年左右,波斯人已发明一种古式的空气调节系统,利用装置于屋顶的风杆,以外面的自然风穿过凉水并吹入室内,令室内的人感到凉快。
19世纪,英国科学家及发明家麦可·法拉第,发现压缩及液化某种气体可以将空气冷冻,此现象出现液化氨气蒸发时,当时其意念仍留于理论化。
1842年,佛罗里达州医生约翰·哥里以压所落成的新大楼设有中央空调。一名新泽西州Hoboken的工程师Alfred Wolff协助设计此崭新的空气调节系统,并把技术由纺织厂迁移至商业大厦,他被认为是令工作环境变得凉快的先驱之一。
1902年后期,首个现代化,电力推动的空气调节系统由威利斯·开利(1876年-1950年)发明。其设计与Wolff的设计分别在于并非只控制气温,亦控制空气的湿度以提高纽约布克林一间印刷厂的制作过程质素。此技术提供了低热度及湿度的环境,令纸张面积及油墨的排列更准确。其后,开利的技术开始用于在工作间以提升生产效率,开利工程公司亦在1915年成立以应付激增的需求。
但空调发明后的20年,享受的一直都是机器,而不是人。直到1924年,底特律的一家商场,常因天气闷热而有不少人晕倒,而首先安装了三台中央空调,此举大大成功,凉爽的环境使得人们的消费意欲大增,自此,空调成为商家吸引顾客的有力工具,空调为人们服务的时代,正式来临了。逐渐发展下,空气调节开始用于提升在家居及汽车的舒适度。住宅空调系统的销量到1950年代才真正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