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格力公司的发展史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格力空调发展史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一、格力电器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格力电器是一家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业制造集团,产业覆盖家用消费品和工业装备两大领域,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公司在国内外建有77个生产基地,坐落于广东、重庆、安徽、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浙江、天津、四川、江西、山东以及巴西、巴基斯坦;同时建有长沙、郑州、石家庄、芜湖、天津、珠海6个再生资源基地,覆盖从上游生产到下游回收全产业链,实现了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
公司现有16个研究院,分别是:制冷技术研究院、机电技术研究院、家电技术研究院(两个)、新能源环境技术研究院、健康技术研究院、通信技术研究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机器人研究院、物联网研究院、装备动力技术研究院、电机系统技术研究院、洗涤技术研究院、冷冻冷藏技术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电工电材研究院。共有152个研究所、1411个实验室、1个院士工作站(电机与控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机器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各1个,同时成为国家通报咨询中心制冷设备研究评议基地。【点击查看更多品牌信息】
坚持创新驱动。提出研发经费“按需投入、不设上限”。经过长期沉淀积累,截至2023年5月,格力电器累计申请专利11039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7866件;累计发明专利授权17766件。现拥有39项“国际领先”技术,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中国专利金奖3项(包含“格力钛”1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3项、日内瓦发明展金奖14项、纽伦堡发明展金奖9项。
根据欧睿国际发布的数据,2021年格力家用空调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0.2%,登顶全球第一名;根据i传媒《暖通空调与热泵》发布的数据,格力中央空调连续11年占有率全国第一。
坚持质量为先。恪守诚信经营的宗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严抓质量源头控制和体系建设。2018年,公司荣获第三届“中国质量奖”。2019年,格力电器参与起草的《质量管理基于顾客需求引领的创新循环指南》获批成为国家标准。
坚持转型升级。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升级,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2013年起,格力相继进军智能装备、通信设备、模具等领域,已经从专业空调生产延伸至多元化的高端技术产业。目前,格力智能装备不仅为自身自动化改造提供先进设备,同时也为家电、汽车、食品、3C数码、建材卫浴等众多行业提供服务。
二、格力公司的发展史
格力公司的发展历程:
1、创业阶段
1991~1993年,新成立的格力电器,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厂,只有一条简陋的、年产量不过2万台窗式空调的生产线。
但格力人在朱江洪董事长的带领下,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克服创业初期的种种困难,开发了一系列适销对路的产品,抢占了市场先机,初步树立格力品牌形象,为公司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发展阶段
1994~1996年,公司开始以抓质量为中心,提出了“出精品、创名牌、上规模、创世界一流水平”的质量方针,实施了“精品战略”,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出台了“总经理十二条禁令”,推行“零缺陷工程”。
几年的狠抓质量工作,使格力产品在质量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奠定了格力产品在质量上的竞争优势,创出了“格力”这一著名品牌,在消费者中树立良好的口碑。1994年,董明珠总裁开始主管销售工作,凭借不断创新的营销模式,95年格力空调的产销量一举跃居全国同行第一。
3、壮大阶段
1997~2001年,公司狠抓市场开拓,董明珠总裁独创了被誉为“21世纪经济领域的全新营销模式”的“区域性销售公司”,成为了公司制胜市场的“法宝”。
1998年公司三期工程建设完毕,2001年重庆公司投入建设,巴西生产基地投入生产,格力的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形成规模效益。
同时,通过强化成本管理,为公司创造最大利润。自此产量、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国内行业领头地位,公司效益连年稳步增长,在竞争激烈的家电业内一枝独秀。
4、国际化阶段
2001年至2005年,公司提出了“争创世界第一”的发展目标,在管理上不断创新,引入六西格玛管理方法,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加大拓展国际市场力度,向国际化企业发展。
2005年,公司家用空调销量突破1000万台/套,实现销售世界第一的目标,成为全球家用空调“单打冠军”。“格力空调,领跑世界”的时代已经来临!
5、创全球知名品牌阶段
格力人在成功实现“世界冠军”的目标后,2006年公司提出“打造精品企业、制造精品产品、创立精品品牌”战略,努力实践“弘扬工业精神,追求完美质量,提供专业服务,创造舒适环境”的崇高使命,朝着“缔造全球领先的空调企业,成就格力百年的世界品牌”的愿景奋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三、空调是哪一年进入中国
1924年我国出现第一个安装中央空调的商用建筑。
1924年建成的坐落于上海延安西路164号,建筑面积3300m2的嘉道理大理石大厦(现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中,使用了美国约克公司氨立式2缸和4缸活塞式冷水机组,这是我国第一个安装中央空调的商用建筑。
在上海外滩这个“万国建筑博览会”中,1937年在上海外滩建成的中国银行大楼(17层钢框架结构),是唯一由我国自己建筑的建筑,采用了美国开利公司提供的主机,空调制冷量为15647kW。
1931年,上海某纺织厂采用地下井水进行喷雾加湿,成为我国最早采用喷淋式的空调调节系统工厂。
1936年,南京新都大剧院安装了美国约克公司冷冻机,建成了我国影剧院中第一台采用氟利昂制冷剂的中央空调系统。
扩展资料:
空调系统形式发展。
70年代以前,空调主要采用全空气系统,并采用喷水室进行空气的冷却与加湿,冷水系统为开式系统。
70年代,由于高档旅馆的兴建,空调进入客房,从而进入空调采用空气一水系统时代,诱导器、风机盘管的使用,表面式空气冷却器替代喷水室进行空气处理,空调冷水系统走向闭式环路。
用户侧为三通阀旁通控制的流量调节,所以,冷水输送为控制水泵台数的阶段式定流量系统。水系统设计也不断有所发展,从单级泵定流量方式发展到双级泵变流量方式等多种型式。
变风量系统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我国开始尝试与探讨变风量系统,但进展不大。由于世界能源危机,空调节能为众所关注。
80年,我国发表诸多文章探讨变流量系统,并开始用二通阀取代三通阀,采用控制水泵台数的一级泵和两级泵变流量系统。
80年代,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首次申请专利,开发了水力平衡阀,并开始应用到实际工程。90年代,变频器开始广泛用于控制水泵转数,空调冷水系统进入变频变流量系统时代。
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对变风量系统的特性、设计和运行调节有较多研究,并取得好的成果,特别是在新风量的保证以及节能运行调节方面,如提出“总风量控制法”替代传统的“定静压控制法”,在应用上取得良好效果。
变制冷剂热泵系统(VRV系统)是日本80年代初开发的新型空调系统,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国外空调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入中国市场。
VRV热泵空调系统最早于1986年首先用于深圳一些公共建筑空调系统中。
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学者对变制冷剂流量系统进行系统研究,取得好的成果,主要是变制冷剂流量系统的模拟分析与控制方式。
美的集团继成功开发生产MDV多联机以后,21世纪初,与韩国三星集团合作,开发出采用数码涡旋制冷压缩机的变制冷剂流量系统。
参考资料:海尔社区-绝对干货!来看看中国空调的发展史!